東西問|王英津: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意義何在?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意義何在?
作者 王英津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

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10月25日,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王滬寧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題為《捍衛(wèi)抗戰(zhàn)勝利成果 共促祖國統(tǒng)一進程》的講話。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不僅是歷史紀念之舉,更是立足民族利益、順應時代需求的重大決策,對于捍衛(wèi)國家主權、凝聚民族共識、推進國家統(tǒng)一進程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捍衛(wèi)歷史真相、堅守一個中國原則的必然選擇。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zhàn)區(qū)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自此臺灣、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次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將10月25日定為“臺灣光復節(jié)”,全省放假一天。
2000年陳水扁上臺后,為推行“臺獨”、淡化光復歷史,取消光復節(jié)假期。然而,臺灣同胞從未忘記這一重大歷史時刻,統(tǒng)派團體堅持每年舉行紀念活動。今年5月,在臺立法機構中國國民黨黨團的推動下、在臺立法機構民眾黨黨團的支持和配合下,臺灣光復節(jié)被列為“法定假日”,全臺恢復放假。
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有助于臺灣社會和國際社會形成對1945年臺灣光復的正確認知,敦促“臺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停止炮制、散布錯誤言論,回歸客觀認識歷史的正確軌道。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守護二戰(zhàn)勝利成果、維護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正義之舉。
縱觀世界,許多國家通過設立國家紀念日緬懷歷史上造成重大民族犧牲的事件,以守護民族共同歷史記憶、傳遞和平發(fā)展的價值理念。美國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國家珍珠港榮軍紀念日”,俄羅斯將每年5月9日定為“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日”,波蘭、新加坡等國也設有國家紀念日。設立國家紀念日,促使國民不忘歷史,是國際社會的慣常做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繼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后,設立的又一個抗戰(zhàn)主題的國家級紀念日,這既符合國際慣常做法,更是對正確二戰(zhàn)史觀與抗戰(zhàn)史觀的堅決維護。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強化兩岸同胞集體記憶、凝聚民族共識的歷史紐帶。

紀念活動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讓兩岸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重溫臺灣光復的重大意義。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曾經共赴國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應繼承先輩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為促進祖國完全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篡改教科書、推行“去中國化”,導致部分臺灣青年對歷史認知模糊,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要以制度化方式喚醒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從歷史中汲取愛國主義力量,深刻理解“兩岸一家親”的歷史淵源,為實現(xiàn)國家完全統(tǒng)一筑牢情感根基與思想共識。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提升紀念層次、推進國家統(tǒng)一進程的制度保障。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法律形式確定臺灣光復紀念日,充分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和充分的法律依據(jù)。在此之前,每逢10月25日,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會舉行紀念活動,通過立法形式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后,紀念活動的權威性、制度性與規(guī)范性將顯著提高。
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賦予紀念活動法律效力,保證了紀念行為的莊重性、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臺灣光復的歷史事實不容歪曲,還原歷史真相、銘記歷史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與義務。通過立法形式確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使紀念活動更加規(guī)范有序,為推進國家統(tǒng)一進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是運用法律手段反擊各種謬論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臺海局勢愈發(fā)復雜嚴峻。民進黨當局在日本戰(zhàn)敗80周年之際,“只提終戰(zhàn),不提光復”,妄稱“80年前接收臺灣的是同盟國,而非中國”。個別聲音鼓噪“臺灣地位未定論”,完全無視1945年10月25日臺灣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事實。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對各種謬論的有力回擊。同時,也向國際社會表明: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任何阻撓行徑都注定失敗。
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為推動國家統(tǒng)一事業(yè)謀篇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站在臺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回望,這段歷史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展望未來,臺灣光復紀念日將成為照亮統(tǒng)一之路的一個重要燈塔。它以歷史為根基,以法律為保障,以共識為紐帶,既還原歷史真相、駁斥錯誤言行,又凝聚民族力量、推進統(tǒng)一進程。兩岸同胞要以臺灣光復紀念日為新的起點,攜手同心、凝聚力量,共創(chuàng)統(tǒng)一的未來。(完)
作者簡介:

王英津,法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國際關系學院中外政治制度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哈佛大學、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從事訪問學者研究。長期從事比較政治學、香港政治、臺灣政治與兩岸關系等領域研究,近幾年聚焦比較中央與地方關系、比較地方自治制度、國家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等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曾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30余項,出版《國家統(tǒng)一模式研究》《自決權理論與公民投票》《兩岸政治關系定位研究》等10部著作,在《政治學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人民日報》等期刊報紙上發(fā)表論文210余篇。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31日 09:22:40
- 2025年10月30日 18:48:56
- 2025年10月30日 18:40:32
- 2025年10月30日 16:39:08
- 2025年10月30日 15:26:28
- 2025年10月30日 15:18:37
- 2025年10月30日 13:26:24
- 2025年10月30日 07:44:20
- 2025年10月30日 07:30:55
- 2025年10月29日 21:30:5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