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展”在浙江杭州啟幕
中新網(wǎng)杭州10月10日電(林波 孫琳茹)10月10日,“博通精研·鐵如意——張宗祥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展”在浙江圖書館之江館啟幕。該展覽通過百余件實物展品,系統(tǒng)回顧了張宗祥在古籍整理、教育、戲曲等方面做出的文化貢獻。

1882年,張宗祥生于浙江海寧,自清末以來,歷任浙江高等學(xué)堂及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堂教員、大理院推事兼清華學(xué)堂教員、教育部視學(xué)、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甌海道尹、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委員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又任浙江圖書館館長,并先后兼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民革浙江省委常委、西泠印社社長、浙江省政協(xié)常委等職。
因獲本鄉(xiāng)先賢、明末舉人周宗彝抗清所用武器“鐵如意”,他自署“鐵如意館主”,在文瀾閣《四庫全書》補抄與保護、西泠印社復(fù)社、昆曲振興等方面成就卓著。
此次展覽共分“波瀾志平生”“抄校五十載”“癸亥補全帙”“博通兼精研”等六個單元。展品包括其稿抄本、書畫、自用印等珍貴文物,其中多件為張宗祥生前身后所捐贈,體現(xiàn)了“化私為公”的高尚品格。
據(jù)悉,此次展覽不僅首次集中展出張宗祥影抄的宋元版古籍五種,《越絕書》《國榷》等經(jīng)他??闭淼恼滟F古籍也一一亮相。此外,觀眾還可近距離欣賞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及張宗祥主持補抄的部分內(nèi)容。

張宗祥之孫張耕以“文脈、文心、文譽”三個詞,概括其祖父與中華文化共命運、與浙江文脈同相連的一生。
“文脈”是指張宗祥一生抄校古籍9000余卷、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癸亥補抄”,傾注其心血堅守文化根脈。
“文心”體現(xiàn)在其深植于心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正如他所說:“為知識分子者,更應(yīng)當一心一意為國服務(wù)?!?/p>
“文譽”則是指聲譽,張宗祥以謙遜豁達的品格、博學(xué)多才的風范贏得廣泛尊重。世人稱他為“夫子”“閬公”,贊譽其“人品高潔,淡泊名利,篤實治學(xué)”。
“布展過程中,我多次被先生的品行打動。1915年,張宗祥開始校注《論衡》,因戰(zhàn)事等原因,書稿被毀抑或丟失,但張先生始終沒有放棄,直至1959年第三次寫定,這部集注歷代版本、堪稱最善本的《校注論衡》才最終完成。這種堅韌與不懈的精神值得世人學(xué)習。”浙江圖書館館員、策展人呂芳如是說。
開幕式現(xiàn)場,還通過AI技術(shù)重現(xiàn)張宗祥音容,并發(fā)布了浙江圖書館“張宗祥稿抄本專題庫”,推動珍貴文獻數(shù)字化共享。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5年12月7日。(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10日 15:19:58
- 2025年10月10日 11:33:13
- 2025年10月10日 09:52:41
- 2025年10月10日 00:06:48
- 2025年10月09日 14:42:18
- 2025年10月09日 11:41:35
- 2025年10月09日 10:39:27
- 2025年10月09日 09:44:53
- 2025年10月08日 20:41:06
- 2025年10月08日 15: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