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館弦歌)浙大里的藝博館,為何可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中新網杭州9月22日電 題:浙大里的藝博館,為何可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作者 曹丹
開學伊始,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下稱“浙大藝博館”)迎來一批新面孔。館內,一堂面向本科生的通識課《歷代繪畫中的中華文明》成為新學期的熱門選擇。
近日,作者走進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探尋這座以博物館為載體的育人空間,重塑大學文化教育生態(tài)的故事。

自2019年開館以來,浙大藝博館始終面向校內外師生和社會公眾開放,已成為連接大學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文化樞紐。目前,館內設有博物館區(qū)與學術區(qū),常設“造物之美”與“大系”兩大展廳。
正在“大系”展廳展出的元畫專題,匯集了250余件元代繪畫的高精度復制品,生動呈現出元代文人寄情山水、以筆墨書寫風骨的藝術境界。

“‘大系’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收錄最全、出版規(guī)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浙大藝博館副館長魯平介紹。該項目自2005年啟動,迄今已收錄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中國古代繪畫12405件(套),其中國內藏品9155件(套)、國外藏品3250件(套),幾乎涵蓋所有傳世“國寶”級繪畫珍品。
基于如此宏富的出版資源與圖像資源,浙大藝博館持續(xù)推進“大系”成果的轉化、利用與研究,將其全面納入浙大的育人體系。
“展廳雖為常設,卻按專題定期更替展品,通識課程內容也隨之更新,真正做到‘常展常新’?!濒斊秸f。
浙大通識課主講教師之一的金曉明認為,直面繪畫的高清圖像與文獻,極大拓展了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叭绻麅H靠PPT授課,學生獲取的信息非常有限?!?/p>
除了通識課程,浙大藝博館還聯(lián)合多個院系開發(fā)出多門跨學科課程,覆蓋不同專業(yè)領域。例如,2024年,浙大藝博館與浙大藝術與考古學院文博系聯(lián)合開設《博物館收藏》課程,通過“理論+實景”教學,讓學生走進庫房,深入理解藏品管理的實際工作。
此外,浙大藝博館還積極招募學生與社會志愿者參與展廳講解。浙大生命科學學院2022級本科生楊彬鈺便是其中一員。她將5000多字的講解稿重新提煉,融入自己的理解與邏輯?!爸v解不僅讓我更懂畫,也讓我學會如何表達。”她說。
“大系”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圖像寶庫,也推動形成了以藝術圖像為本位的研究范式,緩解了學術界長期存在的“藏用兩難”困境。魯平舉例說,通過對“大系”中所有鳥類形象的系統(tǒng)分析,就能清晰感知不同朝代寫生作畫的藝術特色。

如今在浙大藝博館,觀眾可通過高清數字化圖像細致察看畫中每一處細節(jié)。而更令人驚喜的是,日益成熟的數字技術,正在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畢業(yè)于浙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任藝術與考古學院研究員的唐談,正帶領團隊從事古畫修復與文化大數據研究,并組建了AI古畫色彩修復團隊。在AI技術的輔助下,古畫傳統(tǒng)修復流程可從1年縮短至3個月,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千年丹青與現代算法共生,古典詩情與人工智能對話。
2024年,浙大藝博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截至2025年8月,該館已累計接待觀眾118萬人次。
如今,浙大藝博館通過通識教育、專業(yè)教學和公眾美育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正日益成為深受學子喜愛的美育新空間。(完)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26日 07:42:41
- 2025年09月18日 09:27:07
- 2025年09月10日 10:26:33
- 2025年09月10日 09:45:00
- 2025年09月08日 11:08:36
- 2025年09月07日 19:09:55
- 2025年09月07日 09:08:25
- 2025年09月07日 08:48:07
- 2025年09月06日 10:42:59
- 2025年09月04日 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