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輪番接力上漲,從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到蘋果、土豆等果蔬產品。商務部4日公布的周度監(jiān)測數據顯示,糧食、蔬菜、食用油、肉類、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價格幾乎全線持續(xù)上漲。
農產品的牛市帶動了電子交易市場的火熱。據生意社最新統計,果蔬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年初較為活躍的不到20家,到10月末已經增加到了25家。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fā)現,火熱的背后,一些農產品電子交易演變成了變相期貨的運作模式,社會游資大量涌入,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業(yè)內人士指出,隨著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fā)展,游戲規(guī)則和市場監(jiān)管缺位的問題日益凸顯,亟待規(guī)范交易制度,完善監(jiān)管辦法,建立國家級的農產品交易平臺。
變相期貨交易 價格波動劇烈
“電子盤比股市變化速度快,更刺激,心驚肉跳,像過山車一樣。投入2萬塊錢,不貪心的話,一天可以賺1000塊錢!币患椅挥诒本┑霓r產品電子交易代理公司的負責人繪聲繪色地說,不用看基本面和現貨市場,只要跟著趨勢,跟著莊家走就行。
農產品電子交易,是指通過農產品電子交易平臺及第三方交易市場完成買賣的交易方式,俗稱“電子盤”交易。作為以現貨為基礎的一種交易方式,竟然不需要關注現貨市場的情況,不能不讓人產生疑惑。
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一些農產品電子交易已經脫離現貨市場,演變成了變相期貨的運作模式。早在今年7月份,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大蒜、綠豆電子交易市場,采用類似期貨運作模式,變相降低保證金比例,提供履約擔保,涉嫌變相期貨。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農產品電子交易和期貨交易有著本質區(qū)別,農產品電子交易是為了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和供求不平衡的難題,減少價格的暴漲暴跌,減少生產風險和促進農民增收,而期貨參與者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獲得實物,而是要賺取差價利潤,交割率低。
劉俊生認為,部分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發(fā)展成為變相期貨,使原本電子交易市場具備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不能真實地反映農產品供求信息,擾亂市場秩序,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干擾了正常的現貨市場價格秩序。
在山東金鄉(xiāng)經銷大蒜的張先生,就因為這種價格異動而虧損了上百萬元。他說,沒有電子盤的時候,大蒜的價格多少年來一直很穩(wěn)定,出現電子盤之后,把價格拉得很高,其實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錢。
![]() |
【編輯: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